荷蘭必去城市台夫特,學術殿堂和清幽氣息的融合!

台夫特是這次旅遊最喜歡的地點了,有著悠閒愜意的氛圍。舊城鎮周圍的住宅區產生一種寧靜感,住在台夫特的4天,好像我們真的融入了這裡的生活,下午在公園散步,走累了就在長椅休息,傍晚到舊城區,買個飲料在廣場曬太陽。怎麼這麼享受!

其實荷蘭是第3次來了,前2次是在法國交換的時候,去了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。兩個都是大城,一個觀光化,一個現代化,兩個城市我都喜歡。但,為了可以看看不同的城市,就上網找資訊,查到了有人稱作「小而且寧靜的阿姆斯特丹翻版」──台夫特。

沒想到,一到台夫特就愛上這裡了!

舊城區──運河網為城市帶來藍色的美

我喜歡歐洲很大的原因之一,就是處處都可以發現「美」。台夫特和阿姆斯特丹一樣,城市都被運河網覆蓋。有河的城市,就像女人帶了耳環,更美,是無需贅述的美。你無法描述河面波光,在房子前閃耀的寧靜和諧,也無法誇讚河的藍色,究竟為城市增添多少色彩。

我也熱愛欣賞緊鄰著運河的建築物。歐洲的房子總是可以讓我讚嘆。有些是古典,有些是童話,有些是歷史,走在人行道上就像走在美術館,甚至比美術館都還好看。









舊城區──每戶人家的窗戶藝術

過去我在法國交換的時候,經常跑巴黎,就注意到他們很用心在商店櫥窗的擺設。如果真皮的花雕牛津鞋,沒有好看精緻的背景襯托,就會產生一種飲恨,可惜了這雙鞋子。

而在台夫特,家家戶戶把一樓窗戶當商店櫥窗,用心布置出一幅作品。這樣的巧思,讓我心喜又感動,這不僅是為了住家自己喜歡,還有很大很大的外部效益。街訪鄰居或路人,都可以因為美麗的景而心情愉悅,街景也因此加分許多。

我常常想,要是以後有自己的家,不只要把家裡布置得很美,就連陽台、房子的外圍、門口,都要讓它美美的,自己看了開心,也為他人創造更好的環境。






舊城區外圍──平靜如運河的住宅區

這次我們入住的airbnb在外圍的住宅區,距離大舊城區約走路20-30分鐘。路上,你會發現道路很寬,很好走,還有荷蘭最大的特色─規畫完善的腳踏車道。

在巴黎,你會觀賞人們的穿著。而在荷蘭,觀賞的對象就變成了腳踏車。你會發現腳踏車籃子有各式各樣的設計,有的前面放木籃子,有些則在後面;有些載花,有些載小孩。他們的腳踏車就像我們的機車,代步功能加運貨功能,很多外送服務像pizzauber,都是腳踏車在送。

住宅區因為也有運河經過,加上綠樹環繞,寬廣的車道,環境很舒適。不會有大城市的壓迫感和急躁感。在腳踏車運轉之中,有著綠色天穹,河水靜謐。







未來想在荷蘭生活


旅遊結束後,閱讀了一些荷蘭的資料,漸漸了解他們的思維方式很值得學習。例如荷蘭很強的農業,是經由長遠計畫,一階段一階段的完成自動化、精緻化的目標,甚至其中一個目標,是將造成全球暖化的二氧化碳,轉變成可利用的養分,重新回到土壤中。

荷蘭的研究機構和產業聯繫也做得很好。在農業領域,農業戶會與研究機構和顧問合作。在環境工程領域,學術研究會應用到歐洲被汙染的土地,讓研究成果有效發揮。這樣的連貫性,是很實用且有效率的。

在一次搭uber的途中,我們跟司機聊天,原來他是非洲的難民,而且對荷蘭有著很高的評價。他說覺得這裡治安佳、教育好、政府照顧人民。很多小學生除了荷蘭語,也會英語和第二個歐洲語言。

於是,我就默默萌芽了一個幻想,幻想著住在一間不大,但是自己妝點的的房子裡。風格不是現代或北歐,就是我喜歡的家具所呈現出的風格。然後,我不會忘記佈置陽台和窗戶,因為期帶可以送路每個路過的人好心情。

周末就去騎騎腳踏車,或者在廣場、公園曬曬太陽。在家裡讀書也是很棒的選擇。從這個沙發,換到那個沙發,再換到陽台的布坐墊上。左手邊是自己種植的植物,對面視野是另一棟外觀不錯的房子。

然後我會在讀書讀累了的時候,抬起頭欣賞對面人家的陽台,然後發呆。這大概就是夢想中的生活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