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做原物料貿易商工作快兩年了,這段時間學到的東西很多很多,無法用簡單的言語說明,所以想藉著文章,一邊紀錄,同時可以分享我的心得。
很多人可能以為國際貿易就是做進出口,把貨從這個國家,賣到另一個有需求、有市場的國家。這樣的解讀沒有錯,但我們還可以更深入。深入之後便會發現國與國之間有著很有趣的關係,貨物的流動其實關乎一個國家的競爭力和政治,值得一探究竟。
課本說:供給需求影響價格,是真的但不完全
在原物料的市場,上游工廠的供給,和下游工廠的需求,很大程度地操控著進出口價格。舉例來說,聚乙烯 (PE) 可能因為東南亞某幾個產能很大的工廠歲修,導致東南亞地區的價格上漲,一噸的貨物在一個月內上漲50美金都有可能。
但除了基本的供給需求,也還有關稅、反傾銷稅、貨物流的部分在影響著價格。有FTA的國家絕對比沒有FTA的國家吃香。千萬不要小看這幾%的關稅,因為市場對價格非常敏感,加上只要是公司,成本一定是越低越好,幾塊美金就會大程度地影響競爭力。
政治、經濟、石油,是掌握民生的背後黑手
你以為選舉、經濟衰退/成長、石油減產,跟我們的生活很遙遠嗎?在原物料市場裡,一點也不遙遠!當一個國家在總統選舉期間,下游廠商因為對未來的不確定,會降低採購量,採取保守庫存,導致整個國家的進口需求降低,產品價格因此下跌。而原物料的價格會進而影響所有下游廠商,民生用品的價格就會受到影響,影響我們的生活。
那石油減產又對平凡百姓有什麼影響?除了汽機車油價上漲,民生用品可能也會上漲。因為民生用品的最上游就是石油,石油經由蒸餾裂解和聚合,生產出塑料或溶劑。若是石由輸出國家組織 (OPEC) 決定減產石油,油價上揚,整個供應鏈的價格就會上揚,最後就是影響到我們的民生用品。
雖然政治、經濟、石油這類的大議題,看似遙遠,卻透過他龐大的影響力,間接影響著我們的生活。我們接觸到的產品有降價,有漲價,皆是因為反映了大環境的變化。身在國際貿易的我們,對大環境變動感受特別明顯,知道帶來的影響是什麼,視野因此變大了。
洞悉市場創造利潤
貿易商兼具盤商和代理商的角色,要夠了解市場,做供應商做不到的事,才可以創造利潤。貿易商可以進入供應商無法觸及的市場,也可以賣給需求量小的客人,甚至是賣到一些貸款信用不佳的國家。因為開拓這些市場對供應商來說有困難,沒有效益、沒有市場優勢,又有收不到款的風險,這時候貿易商就有優勢。
貿易商如果能知道國內市場和進口市場的價格差距,也可以在價差中獲得利潤。當進口價格較便宜,就是我們有機會賣貨的時候。因此必須時時關注國內和國外的狀況,才能在對的時間點賣較多的貨。
在貿易商工作中,是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,企管課堂學的正在現實發生,而且變化的非常快速。在距離我們日常很遙遠的地方,有著石油、政治、經濟等等的因素在操控,這些事件每天都在變動,不只變化的快,影響因素也是林林總總。
另一個收穫是,因為公司是做原物料,所以站在源頭的角度看事情,加強了我對供應鏈上游的理解。原料市場的變動與政治、經濟、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變化相關,也跟股票市場、下游需求相關,一環扣著一環,視野因此變高變廣了。
因為喜歡和不同國家的人互動,希望可以多多出差,所以選了貿易商。雖然後來才發現,現實的出差和國際同事的相處,不如我想像的那樣,但卻意外開拓了新的眼界,也是非常非常棒的收穫。